搜尋
回到上一頁

對頂尖人才的極度渴求: 太多潛力正被埋沒與浪費

對頂尖人才的極度渴求: 太多潛力正被埋沒與浪費
《經濟學人》是一本專門報導全球時事與商業活動的週刊,內容包括國際新聞、各地政治、環球商業經濟、科技發展、科學新知及文化藝術等,提供具前瞻性的時局預測和精闢透徹的分析評論。

這是一個關於浪費財富與人類潛能被大量白白耗費的故事。經濟成功的祕密在於創新,而創新的祕密則在於少數最有才華者的卓越、創造力與驅動力。然而,儘管各國政府正投入鉅資推動經濟發展——從晶片製造工廠到稀土礦產計畫——「人類的腦力資源」卻被忽視。而這種浪費正日益嚴重。只要看看如今炙手可熱的「智慧市場」,就能明白商業與經濟的成功越來越依賴個人,而非企業本身。
在爭奪人工智慧(AI)主導權的競賽中,美國科技巨頭正組建由頂尖資料科學家組成的小型精銳團隊。
在華爾街,爭奪頂尖人才的戰爭正如火如荼,對沖基金以天價挖角明星級交易員。科學突破往往也是少數菁英的成果:前1%的研究人員貢獻了超過五分之一的學術引用量。在中國,從西方留學歸國的科學家更被視為國家英雄般的存在。頂尖人才所獲得的報酬正不斷攀升。最優秀的外科醫師與鋼琴演奏家長期以來都能收取最高的費用,並受到富人們的青睞。然而,如今「超級明星效應」已被放大到極致。
一些二十多歲的程式設計師,其薪資已達到七位數、八位數,甚至九位數美元。自2017年以來,Spotify上年收入超過1,000萬美元的音樂人數量,成長速度是年收入超過10萬美元音樂人的三倍。
律師的報酬過去較為平均分配,如今則越來越集中在頂尖律師事務所的高收入合夥人身上——他們的收入遠遠超越次級事務所的同儕。

 

<內容擷取翻譯自The Economist 27th Sept-3rd OCT issue 2025 Page 7 一文,詳細文章請直接參閱雜誌>

評論
留下您的評論 暫停新增